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源说(三)
时间:2022-08-23 10:37:41

德政镇

  镇政府驻地德政。该村因汉代出一名人盖宽饶,其位比三公,德比屈原,故后人称其村为德政。

  西马庄 据民间传说,宋代在此打仗时,设东、西二拴马桩,故名东、西马桩。后“桩”演变成“庄”。为方便行政管理,将两个自然村合为一个行政村,统称西马庄。

  青化里 明代移民从山西迁来时,这里地势低洼,青草丛生,称为“青洼里”。后演变成“青化里”。

  生熟 明初移民迁此时,荒草遍野,不见禾苗,称生滩。后经耕垦,变为良田,更名为“生熟”。

  柏二庄 明初山西迁民到此时有棵大柏树,后繁衍出一些小柏树,人们以大者为“老”,“小”者为儿,故得名柏儿庄,后演变成柏二庄。

  前西营、后西营 原系一村,称安银村。该村曾是收缴税银者的落脚点和集中地,宋代打仗时在此安营盘(称为西营),后更村名为西营。又以所处前后方位,分为前、后西营。

  安上 原名河东村,因西邻漳河而得名。漳河改道后,取安定稳当之意,故村名为“安当”,又以“当”字难听,更名为安上。

  大寨 明初迁民居此,筑寨立村,又因村落较大,遂取村名大寨。

  前小寨、后小寨 二村相距较近,原系一村,统称河浴村。因邻漳河常受水浴而得名。后漳河改道,部分人搬到漳河故道东立村定居,取名河浴东。原村名仍为河浴村。为防水灾,两村皆筑土寨,并将村名更为“小寨”。为区别重名,按建村时间和坐落位置分别冠于前、后。

  王庄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朝做官的王殿和御史三番五次启奏皇上惩治贪官污吏,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的直言不讳招致贪官污吏的嫉恨,联合上书要求昏君下旨灭掉王殿和九族,一百多人被杀,据说死后埋在该村一带。村民为了纪念这位敢于直言,为民请愿的大清官,于是取名为王庄。

  刘庄 据碑文记载:明朝,该村始祖刘仲礼考取进士,出任甘肃布政史,后被贬,奉旨出使牛头国(今新疆),被牛头国扣留。刘仲礼受了七天牢狱之苦,终于被牛头国皇帝召见。牛头国王询问安邦治国之策,刘仲礼对答如流,牛头国王要求刘辅助于他,被刘拒绝,牛头国王一气之下把刘下牢十二年。期间,他多次逃跑,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此时,老皇帝早已崩驾,小皇帝继位,小皇帝不知这件事,因而拒绝召见刘仲礼。太后对皇帝讲述了此事,他受了皇封。刘以年老为由要求告老返乡,皇上准奏,刘带领子孙后代走到现在的村址居住下来,称之为刘府,后更名为刘庄。

文字摘自《邯郸地名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