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00014348/2018-10647

发布机构: 魏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名称:中共魏县县委 魏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2018年10月15日)

文号

主题分类:其他文件

发布日期:2018-10-16

中共魏县县委 魏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2018年10月15日)

魏发〔2018〕16号

中共魏县县委

魏县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县建设的

实 施 意 见

(2018年10月15日)


根据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冀发〔2017〕35号),邯郸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邯发〔2018〕8号),以及《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经2018年9月30日魏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就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县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市委九届三次会议和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质量强县和标准化战略,全面提升我县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管理、政府服务质量水平,努力开启魏县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推进撤县设市建成新时代魏州市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要求

树立大质量理念,建设质量强县。把高质量发展贯穿经济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全方位提高质量意识、质量素养和质量水平。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我县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提升有效供给水平,增强质量竞争力,促进质量发展,保障质量安全,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跨越提升。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质量变革。突出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实施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质量发展新优势。发挥质量基础作用,加强军民融合,补齐质量发展短板,破除质量发展瓶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全面提升。

强化党管质量,统筹协调推进。把质量强县战略放在党委、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规划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管理、政府服务等方面。加强质量宣传、监督和服务,发挥全社会推动质量提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主要实现如下质量发展目标:

(一)经济质量。我县绿色发展、跨越提升发展优势凸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实现经济增长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3.5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均达到20%以上。

(二)文化质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魏县精神体系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日臻完善。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省级文明县城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有效激发,魏县特色新时代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市场更加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7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基本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

(三)社会质量。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力打造魏县教育品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就业更加充分,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脱贫质量和贫困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基本形成。

(四)生态质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牢固树立。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主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5%以上,细颗粒物浓度降低到57微克/立方米左右。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和环境质量显著提高。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持续提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以上。

(五)城乡建设管理质量。城乡布局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打造县城核心区,建设环城水林生态网,打造快速便捷交通网,布局便民设施网。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城镇功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城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乡道路通行效率整体提高,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六)政府服务质量。“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增强。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县级统筹、整体联动、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机关标准化建设整体推进,实现县、乡(镇)两级政府部门全覆盖。政府绩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全面建立。

四、全面提升质量水平

围绕解决质量发展中的关键和共性问题,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质量提升十个专项行动”。

(一)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加快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推动分行业建立覆盖产品生产全链条的系列标准族,提高关键领域核心竞争力。依托河北百缝制线等标准化创新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原材料、产品设计、关键工艺技术、流程控制、检验检测技术、最终产品质量等系列技术标准的研制,主持参与制修订河北省地方标准。依托远邦新能源、惠菱空调、中国螺丝小镇等项目,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等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提升优势产业关键基础材料,推广先进制造工艺,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完善建材、车辆、环保、商品煤等4个质量检验检测平台。大力推广清洁高效生产工艺,推进能效提升、节水治污、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提升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效,积极培育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到2020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3.5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优势,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均达到20%以上。

(二)开展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的目标,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方向,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着力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种植核心产业带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畜牧标准化示范创建四大工程。优化农产品生产环境,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治理,修复和改良土壤,建设高标准农田。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化肥、农药,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和执法体系,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加快农产品(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实行供京津产品按照国际标准检测。到2020年,建成现代农业园区30个左右,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主要“菜篮子”产品及“三品一标”规模生产主体率先实现可追溯,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进一步提高速冻食品、调味品、食品相关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白酒等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和水平。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推进餐饮“明厨亮灶”工程,保障餐饮质量安全。按照上级要求实施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升行动计划,全面实施药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评价,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三)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完善消费品标准体系,在通用指标上与国际、国内先进标准接轨,引导企业瞄准市场消费需求和技术发展前沿,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推动企业发展个性定制、规模定制、高端定制,推行组合化、模块化等先进标准化生产模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按照“突出特色、集约集聚、品牌塑造、绿色安全”的思路,扩大惠菱电器等生产能力,进一步建设我县城东工业园区,培育师福记糖果、荣兴面业等龙头企业,推动消费品生产“品质革命”。到2020年,消费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

(四)开展工程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加快建筑业改革步伐,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倡导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全面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项目负责人的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永久性标牌和质量信息档案制度。推进质量行为管理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探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模式。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健全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控机制,推行工程质量安全数字化监管,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利用监理向政府报告质量情况全国试点的优势,创新发挥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作用,争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新突破。

鼓励和支持工程建设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工法。开展县城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补齐县城工程质量短板。加强农村工匠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建房质量,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管理规范和改造效果。深入开展工程创优治劣活动,加强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开展优秀勘察设计奖评选活动,引导企业创建结构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75%节能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65%节能标准。持续完善建筑节能、绿色建材标准,发展建筑节能新技术,积极推广新材料。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推动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的高度融合,带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建筑品质。到2020年,省结构优质工程达到2项以上。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绿色建材应用率超过40%。

(五)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推进公路运输发展,提高运输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培育壮大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创意设计等服务业。推进魏县旅游建设,把质量标准贯穿到旅游规划制定、基础设施改造、旅游项目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旅游各领域各环节和发展全过程,培育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旅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餐住集约化经营,推进餐住服务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健全以质量管理制度、诚信制度、监管制度和监测制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开展服务质量监测分析,发布服务质量监测报告。到2020年,旅游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商贸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8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

(六)开展对外贸易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支持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开展国际标准认证。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紧密结合、联动发展。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国门安全。

(七)开展文化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体系完善、文化品牌塑造、公共文化供给、优秀文化弘扬、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持续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设施覆盖更全面、服务内容更丰富、惠民效果更明显。把弘扬魏县历史文化作为励志图变、绿色崛起的根本途径,整合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文化名企、名品和品牌,凸显魏县文化特色、体现魏县文化影响力、竞争力的精品力作。积极推广应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监管及服务能力。以“三个延伸”机制为统领,以查办案件为抓手,开展“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推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弘扬阳光娱乐正能量,确保全县文化市场有序发展。到2020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八)开展生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提高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编制魏县空间规划,推行“多规合一”,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优化空间组织和结构布局。

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质量。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逐步推进用能权、用煤权、用水权、排水权、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煤炭压减替代、余热余压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工程,完善差别电价、阶梯气价、惩罚性电价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能源利用质量,按照“减煤、增气、优电、纳新”的思路,严格落实煤炭清洁替代政策,加快农村散煤治理,积极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构建安全、高效、绿色、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以上。

加快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严格落实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25”方案,着力推动重点工作责任落实,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持续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漳河、卫河、东风渠、魏大馆排水渠等综合治理工程,打造生态水系;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生态修复试点。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有序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开展承载能力评价,对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切实强化生态安全责任制,建立环境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建立传输通道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和环保督察制度。加大监测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到2020年,主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5%以上,细颗粒物浓度降低到57微克/立方米左右。

(九)开展城乡建设管理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城镇层级结构,完善现代城镇体系。提高城镇化质量,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塑造城镇文化特色,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推进环城水系的建设治理、提档升级,打造城区生态水网,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谋划修建通向乡镇和旅游景区的快速路。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立足提高群众工作和生活的便宜度、舒适度,统一布局,加快建设公厕、停车场、游园、环卫设施等一批城市公用基础设施。构建系统化、全覆盖的城乡管理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城市管理新体制,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智慧水务、智慧管网、智慧园林、智慧照明,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整合,打造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市。

积极推进城乡容貌整治,提高园林绿化品质,建设绿色生态小区,打造有序、安全、整洁、宜居的现代文明城市。高质量建设和改造城乡道路交通、供热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交通服务标准化,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四美五改”专项行动,不断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十)开展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以提升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水平为手段,构建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按照典型引路、分类实施的原则,制定社会质量指标体系及评价规范,开展能力评价和监测活动。打好防范和管控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攻坚战,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水平,提高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三调解一保险”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机制,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供电、供气、供热、供水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行政审批实施、监督和评价标准体系,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管理、受理场所、办事流程、审批服务、监督检查标准化运行,创建一批示范窗口。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所有具有监管和执法事项的部门纳入实施范围,覆盖到全部监督检查事项,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制定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标准,提高行政效能。

五、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提升

坚持把标准作为提升质量的基础支撑,把品牌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重要抓手,把信誉作为质量发展的价值体现,以标准提升质量,以质量铸就品牌,以品牌树立信誉,以信誉拓展市场。

(一)突出标准引领作用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制定相结合,建立覆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管理、政府服务等各领域的新型标准体系。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研究,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打造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新型能力。开展先进技术标准攻关与集成研究,推动分行业建立覆盖产品生产全链条的系列标准族,形成我县重点产业竞争优势。

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基本构成,以地方标准为突出特色,覆盖全县主要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新型标准体系。由我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地方标准累计达到3项以上。

创建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以上,全县大宗和优势、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90%以上,农业产业化率显著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领域建立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家以上,各类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项以上。

(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升级工程,推动企业健全、提升质量管理标准贯彻水平。大力倡导卓越的质量理念,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提质降本增效。推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导企业改进和优化组织结构。推动企业广泛开展质量问题诊断、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等活动,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推行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等高效生产方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整合生产组织全过程要素资源,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标准管理、供应链管理、合作研发管理,促进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实现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到2020年,推动5家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培养5名企业中高层质量管理人员。

(三)加强品牌培育创建

落实《魏县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提升计划(2017—2020年)》,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制定品牌发展计划,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生命力强的产品、工程、服务知名品牌,在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领域加大优质公共服务品牌培育力度。

加大省级品牌培育。培育一批质量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优产品和服务名牌,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到2020年,省知名品牌产品数量达到3项以上,省优质产品数量达到8项以上,省服务名牌数量达到1项以上,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达到6项以上。全力打造农产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整体品牌形象,加大农业类名牌产品的培育力度。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项以上,地理标志商标达到1项以上,省结构优质工程达到2项以上。

加强品牌保护,加强对名优品牌企业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支持企业提升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注册、运用和保护能力。

(四)加强质量信誉体系建设

健全信用奖惩机制,制定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完善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引导和督促企业公开产品、工程和服务标准,开展企业承诺践诺活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快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投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资质认定、评先评优等行政管理和服务中广泛应用质量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发展第三方信用中介服务,支持鼓励信用产品社会化应用,促进公众信用消费习惯养成。

六、夯实质量基础设施

科学完善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是提升供给质量的技术支撑,是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

(一)健全质量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计量体系建设。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加强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规范标准制定、推广应用、实施监督、咨询服务等标准化工作。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和维护更新,保持标准的先进性。鼓励制定先进的企业标准。完善标准化信息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创办标准化咨询服务机构。

严格资质认定标准,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认证监管,建立全过程追溯机制。

(二)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强政府对质量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保持县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系统完整。积极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优化检验检测资源布局,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完善我县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助推中小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全面加强质量提升。

(三)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

加强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建材、车辆、环保和商品煤等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水平。创新“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技术机构面向社会开放服务。加快培育产业计量测试、标准化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品牌咨询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

(四)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体系

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机制建设,深入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推进建设农产品、食品和化工品等研究评议基地,把目标市场准入要求作为产品质量的调整方向,为企业提供“管理+情报+技术”的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倒逼企业按照更高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市场准入。

七、健全质量发展制度保障体系

积极制定推进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文件,强化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完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措施,推动全县质量提升工作有序开展。

(一)完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

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有序推动我县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政府服务六大质量制度体系建设,探索研究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业质量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产品质量担保、缺陷产品召回等领域的法制建设工作。

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及风险调查制度。建立健全产品损害赔偿、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社会帮扶并行发展的多元救济机制。健全质量统计分析制度,发挥第三方调查评价机构作用,开展科学公正、符合实际的统计调查分析,定期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加大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专项资金统筹保障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绩效水平。完善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质量综合竞争力和标准创新为核心的质量增信融资制度,将质量水平、标准水平、品牌价值等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和贷款发放参考因素。加大对获得国家、省级质量、科技等奖项的企业在金融、项目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技术改造、科技立项、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推动形成优质优价的政府采购机制,鼓励政府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优质服务。将质量、服务、安全等要求贯彻到采购文件制定、评审活动、采购合同签订全过程,形成保障质量和安全的政府采购机制。严格采购项目履约验收,切实把好产品和服务质量关。

(三)加强质量人才教育培养

加强中小学质量教育,开展质量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立质量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合力培养质量人才的新格局。提高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质量人才培养的主体,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实施企业质量素质提升工程,建立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评价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能力水平。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实施青年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体系,培育众多质量人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质量标兵评选、青年职业技能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活动。

(四)健全质量资助和激励制度

完善质量资助和激励政策,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标准化支持政策,推动企业提品质、创品牌,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争创政府质量奖、知名品牌、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质量标兵等活动。

对新批准承担国家级、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并通过验收的主导企业,系列技术标准创新族研制并取得成果、开展质量对标提升行动产品经确认达到国际先进标准的主导企业,对获批新建并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质检中心给予一定资助。

对首次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取得国际商标注册的企业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每件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降低职业技能型人才落户门槛,切实解决质量人才工作、住房、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县成立质量强县战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也应成立相应机构,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

(一)深入实施质量强县和标准化战略

牢固树立和践行大质量、大标准观,将质量理念固化质量意识、内化为质量自觉、转化为质量行动。实现从注重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政府要把实施质量强县和标准化战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细化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强化担当、加力推进,在提升质量过程中提高效益、加快转型。坚持以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加强质量强县、质量强乡(镇)建设,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加强党对质量工作领导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聚焦重大国家战略和当前多重历史机遇,将质量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定期研究落实质量强县战略、分析质量发展形势、决定质量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质量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强化质量发展和质量监管职责,明确质量标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构建统一权威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质量提升奖励激励机制,不断强化对质量改进和提升工作支持力度。加强质量教育培训,把质量发展纳入县党校的教学计划,开设专题课程,举办专题班次,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质量意识,切实提高质量工作领导水平。大力培养各层次质量管理人才和质量技术专门人才,厚植质量强县基础。加强和改进法治工作领导,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执法,为质量提升行动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质量强县创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三)强化督察考核

建立全县质量督查工作机制,形成县级质量督查工作体系,切实加大对各部门质量工作的督导检查。党委政府督查部门要自觉履行工作职责,把质量督查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开展督导检查活动,提出工作建议。强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把质量工作考核指标纳入县、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县级政府机关职能绩效目标,赋予一定权重,强化激励约束,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以重点工作、重点领域、全要素生产率、质量竞争力指数、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等为重点,探索构建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型质量统计评价体系。

(四)加大质量宣传力度

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及我县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深入报道提升质量的鲜活实践、重要成果、先进典型。加强质量公益宣传,通过开展质量月、中国品牌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全民质量、诚信、责任意识。将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转化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建设有特色的质量文化。将质量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内容,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政府服务六大质量为载体,创作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弘扬质量文化的优秀作品,加强质量宣传教育,大力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让“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实施意见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制定具体落实工作方案,细化政策措施,加强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切实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附件:1.魏县质量强县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

















附件1

魏县质量强县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长:樊中青 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副组长:陶俊强 县委副书记

王常智 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

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方世杰 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赵金刚 政府副县长

朱学伸 政府副县长

索剑峰 政府副县长

刘忠良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张晓景 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员:祁保平 县政协副主席、文教体旅局局长

杨领义 县委办常务副主任

王瑞岭 县政府办主任

卢拥军 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茜秀臣 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郭常明 县政府办副主任

连希廷 县政府法制办主任

王冀罡 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王学海 县综治办主任

李瑞光 县防范办主任

段文学 县农办主任

陈瑞学 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

郭庆军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姬海波 县发改局局长

王永军 县住建局局长

李志强 县农牧林业局局长

李振国 县商务局局长

张俊刚 县投促局局长

县文教体旅局副局长

路金锋 县财政局局长

赵法青 县人社局局长

张建设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路耀斌 市环保局魏县分局局长

贾晓春 县安监局局长

祁彦林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连福举 县水利局局长

翟军锋 县卫计局局长

于晓峰 县税务局局长

任舜理 县统计局局长

张少民 县司法局局长

周军有 县民政局局长

王俊河 县审计局局长

刘志海 县编办主任

刘卫国 县农牧林业局主任科员

张新国 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石书庆 县发改局副局长

吕瑞峰 县文教体旅局副局长

县公安局副局长

陈达非 团县委书记

郭红英 县妇联主席

王英兆 人行魏县支行行长

封新河 县广播电视台台长

黄汝勇 县邮政局局长

王发民 县农经总站副站长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全县质量强县工作扶持政策,推进全县质量强县战略的实施,统筹协调质量强县和标准化战略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县市场监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市场监管局局长郭庆军同志兼任。


附件2

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

序号

主要内容

牵头部门

责任部门

一、全面提升质量水平

(一)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县工信办

县发改局

县有关部门

1

加快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推动分行业建立覆盖产品生产全链条的系列标准族,提高关键领域核心竞争力。

县市场监管局

县工信办

县发改局

2

依托河北百缝制线等标准化创新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原材料、产品设计、关键工艺技术、流程控制、检验检测技术、最终产品质量等系列技术标准的研制,主持参与制修订地方标准。

县市场监管局

县工信办

县发改局

3

依托远邦新能源、惠菱空调等项目,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等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县工信办

县发改局

县科技局

县环保局

4

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县工信办

县科技局

县发改局

5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提升优势产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性能,推广先进制造工艺,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

县工信办

县发改局

县科技局

县市场监管局

6

完善建材、车辆、环保、商品煤等4个质量检验检测平台。

县市场监督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科技局

7

大力推广清洁高效生产工艺,推进能效提升、节水治污、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提升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效,培育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工厂。

县发改局

县工信办

县环保局

县市场监管局


文本框: - 27 -



- 28 -

文本框: - 28 -

8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3.5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

县发改局

县工信办

县市场监管局

县有关部门

9

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优势,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均达到20%以上。

县发改局

县工信办

(二)开展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县农牧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有关部门

10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的目标,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方向,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着力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种植核心产业带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畜牧标准化示范创建四大工程。

县农牧局

县林业局

县发改局

11

优化农产品生产环境,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治理,修复和改良土壤,建设高标准农田。

县发改局

县国土资源局

县农牧局

县环保局

县林业局

县水利局

县交运局

12

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化肥、农药,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县农牧局

县环保局

县水利局

13

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和执法体系,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

县农牧局

县林业局

14

建成现代农业园区3个,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主要“菜篮子”产品及“三品一标”规模生产主体率先实现可追溯,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县农牧局

县农办

县林业局

县市场监管局

15

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

县市场监管局

16

推进白酒等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县市场监管局

17

进一步提高速冻食品、调味品、食品相关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

县市场监管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工信办

18

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推进餐饮“明厨亮灶”工程,保障餐饮质量安全。

县市场监管局

19

实施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升行动计划,全面实施药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县市场监管局

县卫计局

20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评价,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县市场监管局

县卫计局

21

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县市场监管局

(三)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县工信办

县有关部门

22

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完善消费品标准体系,在通用指标上与国际、国内先进标准接轨,引导企业瞄准市场消费需求和技术发展前沿,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县工信办

县市场监管局

23

推动企业发展个性定制、规模定制、高端定制,推行组合化、模块化等先进标准化生产模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县工信办

县市场监管局

24

按照“突出

- 29 -

文本框: - 29 -特色、集约集聚、品牌塑造、绿色安全”的思路,扩大惠菱电器等生产能力。

县发改局

县工信办

25

培育师福记糖果、荣兴面业等龙头企业,打造东部农产品、食品发展片区。

县发改局

县工信办

26

推动消费品生产“品质革命”。

县工信办

县市场监管局

27

消费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

县工信办

县市场监管局

(四)开展工程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县住建局

县有关部门

28

加快建筑业改革步伐,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倡导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

县发改局 县住建局

县工信办 县交运局 县水利局


29

全面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项目负责

- 30 -

文本框: - 30 -人的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永久性标牌和质量信息档案制度。

县发改局 县住建局

县工信办 县交运局 县水利局

30

推进质量行为管理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探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模式。

县住建局

县市场监管局

31

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健全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控机制,推行工程质量安全数字化监管,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县住建局

县交通局

32

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

县住建局

县市场监管局

33

鼓励和支持工程建设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工法。

县住建局

县交运局

34

开展县城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补齐县城工程质量短板。

县住建局

35

加强农村工匠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建房质量,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管理规范和改造效果。

县住建局

36

深入开展工程创优治劣活动,加强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开展优秀勘察设计奖评选活动,引导企业创建结构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

县住建局

37

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75%节能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65%节能标准。

县住建局

38

持续完善建筑节能、绿色建材标准,发展建筑节能新技术,积极推广新材料。

县住建局

县市场监管局

39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推动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的高度融合,带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建筑品质。

县住建局

县发改局

40

省结构优质工程达到2项以上。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绿色建材应用率超过40%

县住建局

(五)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县发改局

县商务局

县有关部门

41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推进公路运输发展,提高运输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

县交运局

42

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健康养老等服务业。

县发改局

县商务局 县交运局 民政局

43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创意设计等服务业。

县发改局 县工信办

县科技局 县金融办

44

推进魏县旅游建设,把质量标准贯穿到旅游规划制定、基础设施改造、旅游项目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旅游各领域各环节和发展全过程,培育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旅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县文广新体旅局

县市场监管局

45

促进餐住集约化经营,推进餐住服务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

县市场监管局

46

健全以质量管理制度、诚信制度、监管制度和监测制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开展服务质量监测分析,发布服务质量监测报告。

县发改局

县市场监管局

47

旅游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商贸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8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

县商务局 县文广新体旅局

(六)开展对外贸易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县商务局

县有关部门

48

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

县商务局

49

支持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开展国际标准认证。

县商务局

50

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紧密结合、联动发展。

县商务局

51

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国门安全。

县商务局

- 31 -

文本框: - 31 -(七)开展文化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县委宣传部

县文广新体旅局

县有关部门

52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县文广新体旅局

- 32 -

文本框: - 32 -53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持续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设施覆盖更全面、服务内容更丰富、惠民效果更明显。

县文广新体旅局

54

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名企、名品和品牌,凸显魏县文化特色、体现魏县文化影响力、竞争力的精品力作。

县文广新体旅局

县委宣传部

(八)开展生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县发改局

县环保局

县有关部门

55

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县发改局

56

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质量,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

县发改局

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57

提高能源利用质量,构建安全、高效、绿色、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以上。

县发改局

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58

严格落实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25”方案,着力推动重点工作责任落实,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县环保局

县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59

持续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

县环保局

县水利局

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60

实施漳河、卫河、东风渠、魏大馆排水渠等综合治理工程,打造生态水系;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生态修复试点。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有序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

县住建局

县水利局

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61

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县发改局

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62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开展承载能力评价,对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

县发改局

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63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县发改局

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64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切实强化生态安全责任制,建立环境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建立传输通道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和环保督察制度。

县环保局

县财政局

县审计局

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65

加大监测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县环保局

(九)开展城乡建设管理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县住建局

县发改局

县有关部门

66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城镇层级结构,完善现代城镇体系。

县住建局

县发改局

67

提高城镇化质量,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塑造城镇文化特色,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县住建局

68

构建系统化、全覆盖的城乡管理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城市管理新体制,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

县住建局

县市场监管局

69

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智慧水务、智慧管网、智慧园林、智慧照明,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整合,打造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市。

县住建局

县发改局

- 33 -

文本框: - 33 -70

积极推进城乡容貌整治,提高园林绿化品质,建设绿色生态小区,打造有序、安全、整洁、宜居的现代文明城市。

县住建局

县环保局

71

高质量建设和改造城乡道路交通、供热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

县住建局

县环保局

县交运局

- 34 -

文本框: - 34 -7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交通服务标准化,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体系。

县交运局

73

大力推进“四美五改”专项行动,不断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县委农工委

县有关部门

(十)开展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县有关部门

74

构建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质量。

县委办

县政府办

75

制定社会质量指标体系及评价规范,开展能力评价和监测活动。

县发改局

县民政局

县市场监管局

76

打好防范和管控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攻坚战,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县综治办

县扶贫农开办

77

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县教育局

县人社局

78

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县人社局

79

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水平,提高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县民政局

80

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三调解一保险”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机制,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县卫计局

81

提高供电、供气、供热、供水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

县住建局

县有关部门

82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县民政局

83

建立行政审批实施、监督和评价标准体系,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管理、受理场所、办事流程、审批服务、监督检查标准化运行,创建一批示范窗口。

县行政审批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有关部门

84

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所有具有监管和执法事项的部门纳入实施范围,覆盖到全部监督检查事项,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

县市场监管局

县发改局

县有关部门

85

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制定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标准,提高行政效能。

县政府办

县有关部门

二、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提升

(一)突出标准引领作用

86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制定相结合,建立覆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管理、政府服务等各领域的新型标准体系。

县市场监管局

县有关部门

87

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研究,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

县科技局

县市场监管局

88

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打造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新型能力。

县工信办

县市场监管局

县财政局

89

开展先进技术标准攻关与集成研究,推动分行业建立覆盖产品生产全链条的系列标准族,形成我县重点产业竞争优势。

县市场监管局

90

由我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地方标准累计达到3项以上。

县市场监管局

县有关部门

91

创建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以上,培育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家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项以上。

县农牧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有关部门

(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92

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升级工程,推动企业健全、提升质量管理标准贯彻水平。

县市场监管局

- 35 -

文本框: - 35 -93

大力倡导卓越的质量理念,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提质降本增效。推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导企业改进和优化组织结构。

县市场监管局

县农牧局

县工信办

县住建局

县商务局

县水利局

县文广新体旅局、县财政局

94

推动企业广泛开展质量问题诊断、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等活动,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推行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等高效生产方式。

县市场监管局

县财政局

县工信办

- 36 -

文本框: - 36 -95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整合生产组织全过程要素资源,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标准管理、供应链管理、合作研发管理,促进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实现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县市场监管局

县科技局

县工信办

96

推动5家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培养5名企业中高层质量管理人员。

县市场监管局

县农牧局

县工信办

县住建局

县商务局

县水利局

县文广新体旅局、县财政局

(三)加强品牌培育创建

97

落实《魏县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提升计划(2017-2020年)》,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制定品牌发展计划,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生命力强的产品、工程、服务知名品牌,在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领域加大优质公共服务品牌培育力度。

县市场监管局

质量强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县教育局

县文广新体旅局、县卫计局

98

省知名品牌产品数量达到3项以上,省优质产品数量达到8项以上,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达到6项以上。

县农牧局

县工信办

县商务局

县市场监管局

强县办成员

单位

99

加大农业类名牌产品的培育力度。

县农牧局

县市场监管局

100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项以上。

县市场监管局

101

地理标志商标达到1项以上。

县市场监管局

102

省结构优质工程达到2项以上。

县住建局

103

加强品牌保护,加强对名优品牌企业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支持企业提升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注册、运用和保护能力。

县市场监管局

(四)加强质量信誉体系建设

104

健全信用奖惩机制,制定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完善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和失信“黑名单”制度。

县市场监管局

县有关部门

105

引导和督促企业公开产品、工程和服务标准,开展企业承诺践诺活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县市场监管局

县有关部门

106

加快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投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资质认定、评先评优等行政管理和服务中广泛应用质量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

县市场监管局

县有关部门

107

发展第三方信用中介服务,支持鼓励信用产品社会化应用,促进公众信用消费习惯养成。

县市场监管局

县有关部门

三、夯实质量基础设施

(一)健全质量基础设施体系

108

加强计量体系建设。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加强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县市场监管局

109

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县市场监管局

110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标准化战略。

县市场监管局

各有关部门

111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规范标准制定、推广应用、实施监督、咨询服务等标准化工作。

县市场监管局

各有关部门

- 37 -

文本框: - 37 -112

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和维护更新,保持标准的先进性。鼓励制定先进的企业标准。

县市场监管局

县工信办

113

完善标准化信息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创办标准化咨询服务机构。

县市场监管局

县有关部门

- 38 -

文本框: - 38 -114

加强认证监管,建立全过程追溯机制。

县市场监管局

(二)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15

加强各级政府对质量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保持县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系统完整。

县市场监管局

116

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优化检验检测资源布局,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完善我县质量基础设施体系。

县编办

县市场监管局

117

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助推中小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全面加强质量提升。

县市场监管局

(三)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

118

加强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建材、车辆、环保、和商品煤等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水平。

县市场监管局

县商务局

县环保局

县住建局

县交运局

县工信办

119

创新“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技术机构面向社会开放服务。

县市场监管局

120

加快培育产业计量测试、标准化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品牌咨询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

县市场监管局

(四)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体系

121

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机制建设,深入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推进建设农产品、食品和化工品等研究评议基地,把目标市场准入要求作为产品质量的调整方向,为企业提供“管理+情报+技术”的全方位支持和服务。

县商务局

122

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倒逼企业按照更高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市场准入。

县商务局

四、健全质量发展制度保障体系

(一)完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

123

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有序推动我市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政府服务六大质量制度体系建设,探索研究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业质量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产品质量担保、缺陷产品召回等领域的法制建设工作。

县人大办

县法制办

县民政局

县教育局

县文广新体旅局

县环保局

县住建局

县市场监管局

124

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及风险调查制度。

县市场监管局

125

建立健全产品损害赔偿、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社会帮扶并行发展的多元救济机制。

县市场监管局

县环保局

县民政局

126

健全质量统计分析制度,发挥第三方调查评价机构作用,开展科学公正、符合实际的统计调查分析,定期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县市场监管局

县工信办

县商务局

县民政局

县文广新体旅局、县环保局

县住建局

县统计局

- 39 -

文本框: - 39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127

加大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专项资金统筹保障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绩效水平。

县财政局

县有关部门

- 40 -

文本框: - 40 -128

完善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县财政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科技局

县工信办

129

建立以质量综合竞争力和标准创新为核心的质量增信融资制度,将质量水平、标准水平、品牌价值等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和贷款发放参考因素。

县市场监管局

县有关部门

130

加大对获得国家、省级质量、科技等奖项的企业在金融、项目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技术改造、科技立项、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县发改局

县财政局

县金融办

县工信办

县科技局

县市场监管局

131

推动形成优质优价的政府采购机制,鼓励政府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优质服务。

县发改局

县财政局

132

将质量、服务、安全等要求贯彻到采购文件制定、评审活动、采购合同签订全过程,形成保障质量和安全的政府采购机制。严格采购项目履约验收,切实把好产品和服务质量关。

县发改局

县财政局

(三)加强质量人才教育培养

133

加强中小学质量教育,开展质量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县教育局

134

建立质量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合力培养质量人才的新格局。

县教育局

县市场监管局

135

提高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质量人才培养的主体,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县教育局

县人社局

136

实施企业质量素质提升工程,建立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评价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能力水平。

县市场监管局

137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实施青年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体系,培育众多质量人才。

县人社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委组织部

138

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质量标兵评选、青年职业技能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活动。

县总工会

团县委

县妇联

县市场监管局

(四)健全质量资助和激励制度

139

完善质量资助和激励政策,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标准化支持政策,推动企业提品质、创品牌,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争创政府质量奖、知名品牌、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质量标兵等活动。

县市场监管局

县财政局

县工信办

140

落实各项奖励政策

县财政局

县有关部门

141

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降低职业技能型人才落户门槛,切实解决质量人才工作、住房、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县人社局

县民政局

县市场监管局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

142

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

各乡镇党委、政府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有关部门

- 41 -

文本框: - 41 -143

政府要把实施质量强县和标准化战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细化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强化担当、加力推进,在提升质量过程中提高效益、加快转型。

各乡镇党委、政府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有关部门

144

坚持以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加强质量强县、质量强乡(镇)建设,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各乡镇党委、政府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 42 -

文本框: - 42 -(二)加强党对质量工作领导

145

将质量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定期研究落实质量强县战略、分析质量发展形势、决定质量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

各乡镇党委、政府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146

加强对质量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强化县政府质量发展和质量监管职责,明确质量标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构建统一权威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

各乡镇党委、政府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147

建立和完善质量提升奖励激励机制,不断强化对质量改进和提升工作支持力度。

县市场监管局

148

加强质量教育培训,把质量发展纳入县党校的教学计划,开设专题课程,举办专题班次,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质量意识,切实提高质量工作领导水平。

县委组织部

149

大力培养各层次质量管理人才和质量技术专门人才,厚植质量强县基础。

县教育局

150

加强和改进法治工作领导,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执法,为质量提升行动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县委政法委

(三)强化督察考核

151

建立全县质量督查工作机制,形成县级质量督查工作体系,切实加大对各部门质量工作的督导检查。

县委督查室

县政府督查室

152

党委政府督查部门要自觉履行工作职责,把质量督查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开展督导检查活动,提出工作建议。

县委督查室

政府督查部门

153

强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把质量工作考核指标纳入县、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强化激励约束,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

县发改局

县直工委

县市场监管局

县委组织部

154

以重点工作、重点领域、全要素生产率、质量竞争力指数、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等为重点,探索构建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型质量统计评价体系。

县市场监管局

(四)加大质量宣传力度

155

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及我县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深入报道提升质量的鲜活实践、重要成果、先进典型。加强质量公益宣传,通过开展质量月、中国品牌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全民质量、诚信、责任意识。将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转化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建设有特色的质量文化。

县市场监管局

县委宣传部

县广播电视台

156

将质量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内容,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政府服务六大质量为载体,创作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弘扬质量文化的优秀作品,加强质量宣传教育,大力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让“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

县市场监管局

县委宣传部

县广播电视台


文本框: - 43 -






























中共魏县县委办公室 2018年10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