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
  
 
媒体关注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魏县 > 媒体关注 > 正文

碧水绕城,旅游助力,梨乡魏县再展新颜

更新时间:2022-10-12 15:33:00点击次数:33301次

        9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播出了大型政务访谈节目《央广会客厅》节目走进河北省邯郸市魏县。


       魏县又称魏州,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设魏县。魏县的区域图好似巨龟,俗称“瓮城”,又名“龟背城”。卫河从县境最南端穿过,漳河则横贯于县境中部。

      漳河和卫河是两条自然河道,卫河常年有水,漳河却早已断流。断流后的漳河故道在容易刮大风的春秋两季,常常是河道内尘沙飞扬,河道外垃圾成堆,魏县也成了河流干涸、湿地绝迹、坑塘或被填平或被损毁的旱城。

     2008年起,魏县县委、县政府利用邯郸市生态水网工程建设、引黄入冀和卫河长年不断流的便利条件,并以围绕县城的20万亩梨园为依托,大力实施了以“五河一湾、五湖一源、三十六桥景观”为主要内容的环城水系建设工程,建成了河湖相连的环城水系66公里、景观桥36座,形成生态水面9000多亩。

   通过环城水系建设,魏县东部往日污水横流的东风渠变成了水清岸绿的兴源河,县城北部异味扑鼻的臭水坑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民有湖和漳河湾,城南污泥淤塞的排水渠变成了景观秀丽的益民河,城西新开挖了玉泉河,由此,形成了干旱的时候能灌溉、洪涝来时能排涝,平时就是一条碧水充盈的景观带。


     大规模的河湖水系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涵养了水源,每年减采地下水近1亿立方米。全县的地下水水位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07年平均每年下降0.8米,水系建成后,不但实现了止跌,还每年回升2.6米。2014年,依托环城水系而建的魏县梨乡水城水利风景区,被评为第14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水系景观设施“三分在建、七分在管”。2017年,魏县正式实行河长制,针对河湖存在的乱倒乱排、乱采乱挖、乱围乱堵、乱占乱建“四乱”问题,开展清除垃圾、清理违障、清洁水质“三清”行动。建立健全“一河一档”、修订完善“一河一策”,2018年底,全县河湖面貌和生态环境就得到了有效改善。

      2020年,魏县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实施全域水网建设,水域规划和治理从县城辐射到乡、村。围绕“先建干渠、后建支渠,以干带支再带坑塘,最终实现县域内地表水全覆盖”的规划总思路,充分挖掘地表水利用空间,实现输水成网、蓄水入塘、丰蓄枯用,各乡镇干支水网+坑塘自成体系、村村联网、互联互通的新发展格局。

      勤劳实干的魏县人民并不满足于水网建设,2021年,全县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仅涉及水域,还包括渠岸观光路、路网绿化带等。“十四五”期间,谋划总投资15亿元完善建设全域水网,具体包括恢复及新开渠道416条,总长720.6公里,整修坑塘221处,新建水闸489座、桥涵1237座、提水泵站20座,硬化水网渠岸观光道路236公里,打造路网绿化带342公里。最终形成出门见绿,田间绕水,河湖遍布,石桥相伴的北方水乡田园风光。

       魏县县委、县政府以及各级部门和全县的百姓,通过十几年的努力,让魏县重现河湖密布的北方水韵,也将旅游业带上了“高速路”。近年来,魏县依托独特的梨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和“引黄入冀”“引黄补淀”水资源优势,发展河湖相连、梨水相间的梨文化生态旅游业,打造了礼贤台、漳河湾、魏祠、东南温、前后闫庄等一大批生态游、乡村游、休闲游景点,形成了“水系连通、碧水绕城”北方独特美景。去年,在第四届国际旅游年会上魏县荣获了“中国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县”的殊荣。

      自古,人都是临水而居,城因水而建。邯郸魏县的历史也沉淀在漳河故道、水域新风中。来到魏县,您可以听“古漳唱晚”、观“神龟驮城”、赏“玉泉晨曦”、品“魏风古韵”,看过“魏州八景”,你便能了解千年魏州的活力多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