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往镇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车往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依法行政办的指导下,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严格履行政府行政职能,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依法行政监督机制,推动法治政府水平不断提高。现将我镇今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领导组织机制进一步强化。严格落实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层层建立责任制,形成“压力传递”和“杠杆效应”。每季度主持3次领导班子专题研讨会议,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要求,聘请法律顾问,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
二是学法用法制度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学,发挥“头雁效应”,研究制定《车往镇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车往镇领导干部述法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坚持做到《宪法》《民法典》等基础性法律必学、《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必学,学习研究《法治魏县建设规划(2021-2025年)》、《魏县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魏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同时,通过党政联席会定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将法治建设纳入车往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把依法行政作为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今年我镇召开镇村干部大会24余次,组织镇村干部开展学法2300人次以上,进一步提高镇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法治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把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情况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不断通过夯实法治基础知识、强化法治理念、提升法治运用能力等方式,打造“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队伍。
(二)坚持司法为民,推进公平公正司法
一是坚持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现全镇共205名调解员,每村最少5名调解员。今年以来,镇司法所及各村调解员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800多人,调解各类民事纠纷82起,成功调解纠纷82起,调解村级矛盾580余起,成功率达到100%,通过调解、法律全覆盖工作的开展,极大提高了辖区群众知法、懂法、用法的普及度,促进了车往镇整体和谐稳定。
二是坚持高压震慑态势。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制度,结合扫黑除恶治乱斗争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黑恶势力、村霸等加大打击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今年来我镇共排查出线索72条,已办结72人,共打击13人,推塑典型8例,有效维护了辖区治安环境。
三是坚持加强法治乡村建设。依托漳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平安乡村创建工作,积极打造魏东、魏西等9个村平安村、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以片带面,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结合当前不良乡风治理专项行动,积极倡导“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善心、存善念、言善言、行善举”的“三德四善”。提高村民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睦和美,从源头上消灭矛盾纠纷、预防违法犯罪。
(三)加强法治宣传,推进全民懂法守法
一是多种渠道开展。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法治氛围。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日,在主要街道、望水源广场等中心地段开展国家安全日、司法惠民、扫黑除恶、禁毒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2022年全镇利用宣传栏、标语、板报、三微一端等媒介进行宣传,开展法制宣传25次,法律咨询活动14次,发放法律资料24000余册,有效提高机关干部及群众的法律素养。
二是突出重点宣传。以“一集中、四治理”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扫黑除恶防范、反邪教、国家安全教育、禁毒教育、法治教育等宣传内容为重点,深入到各村、学校、企业等地,切实增强普法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提升全镇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是法治知识掌握广度不够。工作中涉及的法律法规认识多,工作外的法律法规认识少。综合性法律法规学习的多,各线部门法规学习的少。二是在法律法规运用上不够充分。日常学习法律法规还不够深入,在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差距,灵活度不高,没有很好结合乡镇实际情况深思目前存在的问题,三是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抓的还不够。日常普法工作由司法所人员兼顾,各条线部门“谁执法,谁普法”的理念还需加强。法律顾问主动参与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和矛盾纠纷调解的角色意识还不够强,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开展普法还运用的不够,创新方法的力度有待加大,线上线下结合的不够。
下一步,我镇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法治建设能力水平及实践运用,强化执法队伍能力水平提升,改进基层法治建设工作效果,增强对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为我县建设邯郸市域副中心贡献车往力量。